《气候变化绿皮书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米乐app官网下载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
  • 网站导航

皮书作者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皮书发布

《气候变化绿皮书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来源:气候变化绿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2-12-21

  2022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第14部《气候变化绿皮书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

  气候变化绿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的专家联手国内气候变化领域一线学者联合编撰的权威性年度出版物。自2009年推出《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通向哥本哈根》以来,气候变化绿皮书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的独特视角,见证了国际气候进程,紧扣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脉搏,反映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为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提供了丰富、及时和有前瞻性的思想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本报告在皮书类综合评价排名稳居第一梯队,2019、2020年度气候变化绿皮书连续两年评获 中国社科院“优秀皮书奖”一等奖。

  2022年世界各地气候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俄乌冲突引发能源、粮食和金融体系危机,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不安,对全球碳中和进程造成冲击。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坚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围绕“双碳”目标基本建成“1 n”政策体系,并将政策付诸行动。本报告聚焦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深入分析国际气候进程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全面展现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行动和付出的艰苦努力,对关心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各级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公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报告强调,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尽管国际形势危机四伏,充满不确定性,但全球绿色发展转型的方向不可动摇,能源危机还可能成为加速能源转型的驱动力。中国围绕“双碳”目标已取得良好开局,初步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在“1 n”政策体系的引导下,重点行业和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发布会环节由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张永生所长主持。

  联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培勇副院长致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之一。气候变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大量燃烧化石能源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是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高培勇副院长强调四个观点:

  首先,2022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节点,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没有改变。2022年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世界多地发生严重的高温干旱。2022年是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50周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30周年,也是《巴黎协定》进入全面实施的关键节点。2022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新冠疫情还未远去,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一些地区深陷能源危机,世界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治理造成深远影响。尽管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仍有很大不确定性,但应对气候变化,加速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面向碳中和的国际进程不可逆转。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积极落实“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是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2022年也是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节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明年“双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自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后,从中央到地方,各领域各部门都高度重视,中央层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在复杂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做好“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2021年10月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重要文件。其后,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减污降碳等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等支撑保障方案不断出台。各省(区、市)根据中央部署,结合本地实际,也都制定了本地区的碳达峰实施方案。这一系列文件共同构建了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为落实“双碳”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我国落实“双碳”目标已取得积极成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重中之重。2021年我国更新了《巴黎协定》下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到2030 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对2005 年下降65%以上,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增加森林蓄积量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 亿千瓦以上。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22)数据,2021 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 年降低3.8%,比2005 年累计下降50.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35 亿千瓦。不仅如此,我国光伏产业已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占全球的产量都达到80%左右。围绕碳中和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落实“双碳”目标,能源转型必须先行,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继续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第四,围绕落实“双碳”目标提出的新课题,要以系统性思维,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双碳”工作做出新部署, 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求积极稳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我国能源资源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双碳”目标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工作,是影响未来4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提出了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加强研究,尤其需要以系统性思维,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需要统筹兼顾多目标决策,协同推进。

  联合主编中国气象局庄国泰局长 祝贺并致辞。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庄国泰局长指出:

  首先,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不言而喻。刚刚过去的2022年夏天,北半球出现大范围极端高温事件,欧洲、北美多国温度打破最高纪录。此外,地球南北两极也同时出现高温天气,非常罕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评估,2022年夏季我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少,高温干旱天气极端性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归根到底,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异常频发的大背景。

  第二,ipcc陆续发布三个工作组报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ipcc陆续发布三个工作组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途径和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评估,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造成气候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实现净零碳排放将有助于控制温升。第二工作组评估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危险而广泛的影响,全球大约有33亿至36亿人生活在气候变化高脆弱环境中。第三工作组评估报告显示,全球人为温室气体净排放总量已处于人类历史的最高水平且仍在持续上升,减缓和适应行动将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两年多来,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各个产业升级提效、绿色转型,加快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和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等。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王利民社长在讲话中介绍了气候变化绿皮书的编辑出版情况。气候变化绿皮书已连续出版14部,凝聚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长期、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也记录了国际气候进程发展的坎坷历程,见证了中国积极引领国际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以及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艰苦努力和巨大成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并对“双碳”做了最新战略部署。明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本次《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会暨落实“双碳”目标高峰论坛的召开,十分有助于我们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进一步深入理解党的理念和主张。

  社科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术出版机构,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出版平台。目前年出版图书2000余种,打造了众多精品力作与知名品牌,在当代中国学术出版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皮书作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自上世纪90年代开创的学术品牌,经过近30年的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运作,如今我社皮书研创已覆盖1000多个研究领域,每年皮书及各类智库报告出版500多种,形成了皮书矩阵,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全面、便捷地了解当代中国、当代智库发展的重要窗口。

  皮书副主编陈迎研究员、巢清尘主任简要介绍了皮书的主要内容。

  高峰论坛环节由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主持。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气候谈判团副团长苏伟、外交部气候变化特别代表齐大海、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陆新明、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傅小峰分别就气候变化绿皮书进行了点评,并就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双碳”工作进行了精彩发言。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