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作者
-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23年8月30日,广州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蓝皮书指出,广州应守住制造业立市“底线”,以产业升级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第一,广州要转换发展思路,加快由“规模利益导向”向“附加值利益导向”转变。近年来,广州企业普遍面临发展空间难题。一方面是需求减少,尤其是这几年美国技术封锁、逆全球化浪潮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内外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是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生产制造基地的兴起造成的市场挤压使广州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双重缩减”的挑战。要破解这一困境,关键要转变思维,由“规模利益导向”转变为“附加值利益导向”。以快递行业为例,在快递业务量上,广州远大于上海,是上海的3.5倍,但反观快递收入,广州却不及上海的1/2。低成本优势支撑的利润模式和规模经济已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未来广州只有在品牌化经济、标杆/标准化经济、文化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伸长触角,才能改变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第二,广州要坚守“制造业立市”底线。从世界范围看,目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已接近1/3,而美国仅占15%。从全国范围看,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26%,这一比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制造业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制造业占比只能提高不能降低。2022年广州首次提出了“制造业立市”,《202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广州第三产业占比超70%,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尽管纳统困难,但实际上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一样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是广州制造业升级的优势而不是劣势。目前,广州打造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1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正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另外,广州的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发展基础稳固、发展潜力巨大,可以持续提高其产品质量,加快锻长板、补短板,提升整体发展质量。同时,串联中间产品贸易的中小微企业也应受到重点关注,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头部企业共同构成产业集群,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带动广东全省建立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更强抗风险能力、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这应是未来广州最主要的努力方向。
第三,继续推动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广州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的排头兵,广州制造业的强大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从全国范围看,广州制造业的高端制造能力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全球近一半的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出自广州工厂,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研究》,广州位列榜首,合肥、深圳紧随其后。然而若“按亩产论英雄”,广州的土地产出效益还不到深圳的1/4,在中国内地地均gdp万亿级城市中,广州的地均gdp仅排第四,落后于同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东莞。因此,广州的制造业更应该努力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争上游,既拼投资,更拼创新;既拼规模,更拼效益;既拼成本,更拼质量。广州应努力做大做强有基础、有产业配套优势的高端制造业集群。同时,广州致力推动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在加快自身产业升级的同时把握好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的机遇,引导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向国内西部地区和东南亚等其他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与这些国家和地区深化分工合作,达到供应链共赢的效果。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23-2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