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应进行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米乐app官网下载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
  • 网站导航

皮书作者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北京应进行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北京文化产业蓝皮书: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
来源:北京文化产业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3-11-07

  2023年10月28日,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北京文化产业蓝皮书: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

  蓝皮书指出,北京应进行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北京各区各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数字文化资源条块分割的现状,使得居民“眼花缭乱、手忙脚乱”,不得不关注每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的网站、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在各种服务渠道间不断切换检索所需资源,导致使用不便、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北京市的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影剧院等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属性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形成一个全链条、全方位、个性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使所有居民在一个平台就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等使用信息资讯、书籍借阅、艺术鉴赏、展览展示、预约场馆、在线培训等所有功能,无障碍、无差别地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网站、app、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任何服务渠道都可以实现所有数字文化资源的浏览和检索,用户不用再登录不同的网站、app等,不用再适应各种不同的浏览搜索界面,这可以优化用户获取数字文化资源的环境,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数字文化需求,也可以避免数字文化资源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并解决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

  (一)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整合资源

  构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首先需要解决数字文化资源条块分割、重复建设问题,相应地需要改变相关部门的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现状。应建立北京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在其统一安排下对各平台进行统筹整合,明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目标和对象。针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整合技术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可以参照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十四五”建设指南》;内容整合上,界定整合的数字文化资源类型、标准、范围,确保相关机构密切配合,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立用户需求表达机制,重视用户的体验和反馈,使资源供给与用户需求有效衔接,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有效供给。

  (二)通过科技赋能提供技术保障,使文化服务平台智慧化

  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全面智慧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可以将所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智慧化服务系统,实现管理体系、运营体系、内容呈现体系等的全面智慧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更精准的供需对接、用户精准画像、用户分层服务或宣传,以及为数字文化资源优化提供数据支持等,最终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其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智慧化的管理体系可以将公共文化数字化管理从局部各部门、各区域的管理扩展到整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全面管理;在智慧化运营体系方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各端口的对接,各个服务环节的可视化、智能化等,实现平台数据的智慧分析、平台资源的智慧评估并使服务平台开放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及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主体均可参与,共建共享所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在公共数字文化的呈现体系方面,《“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运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信息技术,加强公共文化“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服务。人机交互、vr技术已经在沉浸式演艺、虚拟场景再现、虚拟艺术制作互动等艺术呈现方面有所应用,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些借助高科技装备的艺术呈现和体验还没有被普遍应用,随着数字文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领域的扩展,探索文化生产管理新模式、文化表现新形式、文化互动新场景将提上日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走向新高度。

  (三)建立全媒体矩阵作为宣传推广的制胜法宝

  国家公共文化云构建了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app、学习强国、微博、央视频、今日头条等跨平台的多媒体矩阵,使公众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端便捷地享受全国各地的各种数字文化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均衡问题,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针对北京数字文化资源供给不均衡、公众知晓率低等问题,建议建立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并通过全媒体宣传推广渠道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随着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兴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移动端已经成为宣传推广的重要渠道和阵地,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应充分发挥这些社交媒体平台易操作、方便即时互动、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以移动端为重点,加强特色内容的应用开发,利用碎片化时间宣传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及文化活动,根据用户的停留时间、参与程度等为用户提供精准推送,提高用户黏性,使用户参与内容生产和传播。同时,发挥不同宣传渠道的优势,延伸服务触角,打造全媒体宣传推广渠道,对不同媒体进行组合应用,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使传播效果最大化,打造全媒体融合新高地。

  (四)将优化数字文化资源和打造品牌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在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始终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以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为建设方向,不断丰富数字资源总量,提升数字资源建设质量。建设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可以节约重复建设的资源,用于优质内容的生产及延伸,思考如何让有思想、有内涵的内容与公众产生共鸣。目前,北京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已经产生“阅读北京”“首图动漫在线”“舞动北京”等知名文化品牌,但资源的优质不仅限于内容,还需要更好的呈现方式、更多元的传播渠道、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等。因此,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目前文化品牌的基础上,应向纵深探索“内容 社交”“内容 技术”“内容 应用”等多元化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线性的内容生产模式,重视内容生产与消费的双向互动。公共文化生产主体在生产内容时要更加注重用户需求,提供更有内涵、表现形式更有创意、传播渠道更加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社交宣传及加工也具备了文化生产者角色,从而增加数字文化资源的供给,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竞争力,推动更多优质数字内容的生产,构建首都数字文化品牌体系。

  此外,数字文化资源的优化还需要向社会开放平台端口,广泛整合文化主管部门以外的优质数字文化资源。如可以整合科协、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的数字文化资源,一些社会公益组织、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的优质数字文化资源也可以积极争取,实现资源获取的多元化,并进一步统筹优质数字文化资源。

  (五)丰富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关注特殊群体的数字文化需求

  《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坚持突出北京特色,促进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既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平台,也是各级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北京作为首都,集聚了得天独厚、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应充分体现北京文化特色,探索能够充分展现北京文化资源禀赋的“北京路径”,通过设置专门的文化特色板块,深度挖掘北京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数字资源、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数字资源、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数字资源、蓬勃发展的创意文化数字资源等,充分展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文化名城特色。

  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大多出行不便,他们对于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有更高需求和依赖性,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需要解决他们使用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时存在的困难和供给侧的数字文化资源问题。对于使用困难,平台应设立特殊群体专区,提供语音交互、阅读配色器等无障碍浏览功能,满足他们的人机交互需求;对于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语音指导解决;对于特殊需求,通过在线人工协助进行一对一解决;还可以通过智能识别技术等帮助特殊群体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一方面在平台上建设特殊群体使用的专有数字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在平台上组织特殊群体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并实现常态化,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文化生活,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参见《》p229-23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0月)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