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有11项重点任务-米乐app官网下载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
  • 网站导航

皮书作者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未来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有11项重点任务
——《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前沿报告(2023)》指出
来源:能源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23-11-23

  2023年11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前沿报告(2023)——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

  蓝皮书指出,未来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有11项重点任务。

  1. 提高矿区地质保障程度

  加大大型整装煤田地质勘探与评价工作力度,增加煤炭资源储备,为资源枯竭矿区产能转移和矿井接续奠定基础。加大生产煤矿深部区勘探力度,为矿井水平延伸、提高矿井服务年限提供支持。为适应煤矿智能化开采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加大煤矿采区综合地质与精细化勘探力度,提高资源勘查精度,为煤矿智能化开采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根据我国煤矿区开发历史、资源潜力、区域经济特征,结合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实际,科学评价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禀赋、先进产能建设水平、环境容量等,合理分类确定基地功能,研究提出基地产能建设规模,优化开发布局,提高保障能力。

  内蒙古东部(东北)、云贵基地:稳定规模,安全生产,区域保障。煤炭年产量分别稳定在5亿吨、2.5亿吨左右,提高区域煤炭稳定供应保障能力。

  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控制规模,提升水平,基本保障。煤炭年产量分别稳定在0.6亿吨、1.2亿吨、1.2亿吨、1.3亿吨左右。

  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黄陇基地:控制节奏,高产高效,兜底保障。控制煤炭总产能,建设一批大型智能化煤矿,提高基地长期稳定供应能力。晋北、晋中、晋东基地煤炭年产量控制在9亿吨左右,神东基地控制在9亿吨左右,陕北和黄陇基地控制在6.4亿吨左右。

  新疆基地:科学规划,把握节奏,应急保障。超前做好矿区总体规划,合理把握开发节奏和建设时序,就地转化与外运结合,实现煤炭梯级开发、梯级利用,做好应急储备和能力保障。“十四五”期间煤炭年产量稳定在3亿吨左右。

  宁东基地:稳定规模,就地转化,区内平衡。煤炭年产量稳定在0.8亿吨左右。

  2. 深化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建设先进产能,建设和改造一大批智能化煤矿。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3500处左右,建成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000处以上。促进煤炭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销协同,促进煤炭定制化生产。推动煤炭组织结构调整,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提升煤炭产业链协同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发展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 推动煤炭行业科技创新发展

  加强对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等基础理论的研究,提高煤炭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以煤炭安全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以技术升级示范为主线,以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为重点,深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智能化成套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工业软件研发;推动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促进行业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

  4. 促进煤炭市场平稳运行

  推动煤炭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煤炭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消费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煤炭生产与消费市场主体的战略合作,发挥“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 浮动价”定价机制的“压舱石”作用。推动建立完善煤炭市场化价格发现机制与监管机制,健全煤炭主产地、主要中转地、主要消费地有机衔接、系统完善的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建立煤炭产供需企业社会诚信发布制度。推动煤炭产融结合,提高金融服务煤炭经济的能力。加强全国煤炭市场交易机制建设,推动煤炭中长期战略合作与现货交易相结合。

  5. 着力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实现总体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的无缝对接和高效实施。充分发挥老矿区土地、厂房、资源等优势,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推动老矿区及企业转型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组建专业化煤炭生产服务型队伍,参与主要产煤省(区)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和生产运营,促进煤炭行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建立老矿区振兴发展基金,支持煤炭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稳妥解决老矿区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

  6. 推动矿区生态文明建设

  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共伴生资源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鼓励原煤全部入选(洗)。做好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矿区规划,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建设、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提高矿区生态功能,建设绿色矿山。统筹考虑煤炭矿区建设历史、煤炭矿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生态功能区范围设计,对生态功能区与煤炭矿区重叠区域的保护性开发与关闭退出进行科学评价,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7.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商品煤质量标准,严格控制限制硫分、灰分、有害元素等指标,严格限制劣质煤销售和使用。健全商品煤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煤炭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质量跟踪监测和管理机制。支持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价值。根据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生态环境容量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推动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支持富油煤资源勘查和评价,研究富油煤矿区资源科学开发、综合利用规划,打通煤油气、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拓展煤炭全产业链发展空间。

  8. 推动煤炭智慧物流体系建设

  发挥5g、大数据、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煤炭现代物流和智慧物流,推动现代化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煤炭物流领域的应用,推动煤炭物流标准化建设,提高煤炭物流专业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煤炭行业大数据体系建设,促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与行业大数据融合,构建全国煤炭产供需与主要产煤省区、主要中转地、大型企业有机结合的煤炭智慧物流网络系统。研究适合煤炭产品标准化、规格化、参数化的运输方式和数据化管理模式,提高煤炭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创新煤炭封闭运输方式,发展煤炭绿色物流。

  9.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遵循多元合作、互利共赢原则,鼓励煤炭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煤炭跨国企业。建立国际贸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与机制,积极开展煤炭加工制造等先进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进口优质煤炭,严格控制低热值煤、高硫煤等劣质煤进口。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多渠道开展国际业务。鼓励煤炭生产、煤机制造、煤矿建设企业,发挥优势参与境外煤矿建设、技术服务以及运营管理,带动先进工艺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提升我国煤炭工业国际竞争力。

  10. 强化煤矿安全与职业健康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管机制建设;加强对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防治,全面提高灾害预防和综合治理水平。围绕尘肺病等职业病防治,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完善煤矿职业病防治机制和信息化监管平台,健全完善煤矿职业病防治支撑体系。

  11. 促进煤炭文化繁荣发展

  发挥煤炭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的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推动具有鲜明特色的煤炭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资源,发挥新型媒体优势,扩大煤炭文化社会影响力,创新发展文化载体,把煤炭文化融入煤炭生产和矿区生活之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丰富煤炭文化内涵,传承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树立新时代煤矿工人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新形象,展示煤炭行业的集体精神价值,为煤炭工业深化改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精神力量。

  (参见《》p73-7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1月)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