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作者
-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23年11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前沿报告(2023)——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
蓝皮书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系统与社会系统协同发展、交互发展的载体,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地以及高度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催化下,将发展出高质量的新社会价值创造系统。
持续催生创造新技术、新装备。推动我国加速突破新能源发电、高韧性电网、高效率高安全大容量储能、氢能及燃料电池、高效率光伏发电材料、新型绝缘材料、超导材料、宽禁带电力电子器件等一批关键技术,重点攻关ccus、高效率低成本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海上风电、虚拟电厂、源网荷储协调运行、主动需求响应、电氢技术、综合能源系统、数字化技术、市场交易技术、碳技术等新技术、新装备,畅通能源经济发展在生产、流动、分配和消费等各环节的堵点,加快低碳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助力能源电力行业清洁低碳发展和跨越升级。
持续催生创造新模式、新业态。分布式与集中式并举将成为未来能源供给、需求的典型模式,各类风光水火电源的互动模式,电源与电网的互动方式,大电网与配电网、微网的互动模式都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各类v2g、v2h等具备双向互动功能的电动汽车上路,将更大范围更高效率实现灵活性资源的建设、聚合与应用。积极推动现有电力系统以“电力供应 可靠性”为目标函数的发展模式加速向多市场主体互动、生态化共存的共赢模式转变。新型电力系统在规划建设、运行维护、资源互济、多能互补等方面将重塑能源电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实现新能源发电与用户直签、园区社区微网运营、节能创新型产业集群、能源数字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持续高质量培育新产业、新经济。充分认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产业孵化属性和数字经济属性,持续创造新产业、新经济。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属性日渐加强,具体表现是其连接能源生产消费、输出电力算力资源、消除多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与信用的不易传递性,逐步形成随时随地利用资源、跨时间空间调配资源、容纳海量市场主体并创造价值的能源数字经济新形态。相对于传统经济形态,能源数字经济将成为具备更显著的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平台经济特征的能源新经济业态,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参见《》p384-38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