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作者
-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22年全年北京市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实际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共15.15万套(间),超额完成全年原定计划15万套任务的101%。截止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已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1381套,完成本年度全年任务的27%。下一步北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保障性租赁房的的建设筹集。
(一)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按需合理配置
北京市现有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类型合理,住宅型、公寓型、宿舍型三种不同类型保租房能够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但是住房供给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依据居住人群需求特点,合理规划不同类型房源供给规模,才能够更加高效地缓解不同类型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满足他们的多层次需求。住房租赁市场中需求呈现多样化,但是一些住房项目户型设计的灵活性不足,房内空间规划设计不够合理。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客群中,单身群体数量较多,面向单人租赁的小户型住房尚有市场缺口,应该扩大这一类型住房供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周边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商业配套建设等都应该充分匹配青年人群体需求,构建功能齐全、便捷时尚、服务优质、提高居住幸福感的现代化社区。
(二)合理调控住房的空间分布,促进职住平衡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不仅要增加总量,还应该注重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北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需要全市统筹,合理调控各区规划建设规模、数量,同时更要注重供需匹配,确保空间布局合宜,项目周边区域交通便捷、住区环境完善。贯彻《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住房保障规划文件》要求,各区利用各自发展优势,有效盘活成熟就业区域周边存量非居住用地资源、疏解腾退房屋资源。应该按照临近产业园区、各功能区的原则,统筹产业整体布局,衔接区域内租赁需求,确定项目的选址与供应规模,增加有效供给,促进职住平衡与产城人融合,有效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群体住房问题。
(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房源渠道
虽然政策力图引导多方参与,明确“谁投资,谁所有”,但是就目前保租房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市场主体的参与仍然有待加强。因此目前房源筹措受到一些方面限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很有必要。这就需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落实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导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从根本上打消企业方面存在的保租房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等顾虑,从而引导多主体供给,拓宽保租房建设筹措渠道。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乡镇、村集体可以自建自营,或者以土地使用权参股的方式与企业资本合作开发建设,加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力度。此外,还可以充分挖掘闲置商场、写字楼、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非居住存量建筑,改建后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项目,增加项目储备供应。
(四)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尽早出台实施细则
北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迅速,但是现有政策制度相对住房租赁市场来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目前还有不少需要细化和完善的地方,具体实施操作细则仍然有待出台。例如租金方面,现有文件中只对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建设的保租房租金进行了明确规定,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九折,其他类型仅作不高于周边同品质住房的定价要求,由于缺乏指导性文件,难以衡量企业的租金是否合理,不利于租金的把控。非居改建作为房源建设筹集的一项重要渠道,相应的管理办法目前尚未明确。总而言之,应该依据已有项目建设情况,结合实际经验,加快出台实施细则,完善政策体系,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参见《》,p075-08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