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皮书作者
-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滕昭宇)近日,华侨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中国强有力的撤侨行动充分体现了国内外统筹、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制度优势和领事保护机制的有效性。未来,应着力发挥华人移民网络在我国与各国投资和贸易中的“桥梁”作用。
“华侨华人蓝皮书”是国内关于华侨华人问题重要的研究报告汇编,已连续发布12年,成为重要的华侨华人研究智库平台,由华侨大学负责编写。《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22)》分为总报告、教育文化篇、华侨权益保护篇、专题篇四个部分,旨在通过全面把握目前华侨华人在海外的最新生存情况,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会议现场。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滕昭宇 摄
领事保护是海外公民安全保护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华侨海外安全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领事保护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政府不断加强领事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切实维护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海外中国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蓝皮书梳理,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外交部牵头、国务院26个部委参加的“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成立,主要负责统一协调海外重大安全事件的处置工作及相关政策制定。之后,领事保护的专门机构和专项经费得以设立。2005年11月,外交部决定在领事司下设领事保护处;2006年5月正式成立领事司领事保护处,负责领事保护工作;2007年,领事司领事保护处升格为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将中国领事保护工作推入新的发展时期。
座谈中,专家们特别提到了2005年12月财政部设立的“领事保护专项资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设立的海外公民保护专门经费。2011年,以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为平台,以中央、地方、驻外使领馆、企业和公民“五位一体”的境外安保工作联动网络得以构建。涉及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响应机制更加完善。此后,部际联席会议机制逐渐也下沉至省市级和基层,领事保护机制得以更全面地落实。为了建立覆盖全球的全天候领事保护与服务平台,2014年9月,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正式启动,为中国公民提供全年无休的服务,海外领事保护能力得以继续增强。
撤侨工作是领事保护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国政府海外护侨决心和能力最有力的体现。报告回顾,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组织了多次撤侨行动,如2011年2月在利比亚发生严重骚乱并迅速蔓延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在12天内从海陆空三路实施全方位、大规模撤离行动,安全撤回35860名中国公民;2014年5月在越南多地发生针对外国企业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紧急派出跨部门工作组赴越开展工作,协调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安全撤回3860名在越受冲击的中国公民。专家指出,中国强有力的撤侨行动充分体现了国内外统筹、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制度优势和领事保护机制的有效性。
课题组还发现,在疫情背景下,华人移民网络能显著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专家们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华人移民网络在我国与各国投资和贸易中的“桥梁”作用,应加强对国外华人移民网络的建设,如设立相关中介机构加强华人移民与中国的联系;应积极合理运用华人移民网络的“桥梁”作用,如参加华人华商联谊活动、加入世界华商大会等华人组织;在“一带一路”建设层面,通过推进并完善投资与贸易数字化、线上化,发挥华人移民网络的线上“桥梁”作用,提高双边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共同发展。
展望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未来,专家们建议:学界要加强智库建设,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专题性的问题点进行把握,研究实务有迫切需求的部分,抓住侨务工作的实践重点,学界群策群力,持续发力。华侨华人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未来,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可依托侨乡,建好学术阵地,运用多学科的研究范式,为侨务研究持续发力,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不能只局限于国内的观点,也要把外国学者的研究汇总起来,为侨务工作做好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