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皮书作者
-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北京商报讯(记者 方彬楠 实习记者 程靓)8月20日,“2023·京津冀蓝皮书信息发布会”在北京召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京津冀三地专家学者共同研创,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区域报告三大部分,探讨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展与成效,及其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区域协同创新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枢纽性节点城市、世界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力的重要聚集地,其建设不仅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引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更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突破口。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目的是,要建设中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强大能力。而在这个本质目的里,培育和发展京津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球运筹中心和全球金融中心是尤其重要的能力。”
发布会现场,“创新”被不断提及,但目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创新上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例如:京津冀三地创新梯度悬殊、“核心-外围”特征明显且城市群各城市间的创新交流与合作有待加强、北京创新资源服务津冀的能力有待提升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
为此,报告提出四个主要的对策建议。一是多措并举、协同合作,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二是推动创新资源与科研成果开放共享,带动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加速提升;三是提升科技成果对接效率,促进北京创新成果在津冀落地转化;四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能力建设,助力津冀产业优化升级。
具体来看,报告认为,要带动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加速提升,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合作共享机制,缓解津冀高端人才缺乏难题。鼓励和引导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和选拔技术人才,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形成三地人才交流互动机制,推动科技人才共享。
同时,要加快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持续推进北京的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面向津冀两地开放共用共享,提高科技创新合作便利化水平;搭建京津冀重点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创新信息共享。
此外,还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统筹利用京津冀三地科技、专项资金与产业基金,聚焦重点项目、重大平台,支持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