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皮书作者
-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2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在服贸会成果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现场,《首都文化贸易蓝皮书: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等系列成果发布。
报告指出,2022年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呈现以下特点:文化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发展质量提升,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7555.3亿元;北京市文化产品进出口受多重因素影响;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特点突出;北京市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量众多,覆盖面广。
报告指出,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具有很多优势:有“两区”建设政策推动文化贸易发展;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有利于文化贸易环境优化和文化贸易市场开拓;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冬奥遗产资源的利用,成为文化贸易发展新优势。
报告显示,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目前具有很多机遇:国家顶层设计的完善优化了北京文化贸易发展环境;中宣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的设立为北京文化贸易提供智库与人才支持;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带动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消费回归现实,线下文化消费市场回暖。
报告认为,北京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也存在问题与不足。例如,政策规划具体落实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不足;市场主体对三年间国际市场变化的认识与应对准备不足;数字文化产业“重技术,轻内容”的现状影响发展;北京文化贸易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不足等。
因此,报告中提出对北京对外文化贸易提出5条发展建议。
一、 重视内容创作,提高文化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企业必须重视内容,内容是文化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从文化产品到文化服务,高质量的内容是文化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要素提炼,经过企业的加工为文化内容赋能,完成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促进产品服务的价值生成仍然是文化企业的核心任务。这一过程中需要先有内容,再根据内容确定形式。在国际文化贸易中,要更加注重文化产品的价值在全球范围的变化,创作具有基本价值的文化内容,真正吸引外国消费者,而非只具有在限定范围的文化语境下的消费价值。
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取决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文化产品的内容更是取材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产业如演艺业、图书出版业等需要重新适应互联网环境下年轻群体迅速转变的文化消费习惯,为传统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需要注意互联网时代全球互联互通给文化产业出口带来的新机遇,借由全球适用的多种形式创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内容,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艺、数字艺术展览、动漫游戏、网络综艺、网络音乐、创意设计等新形式新内容产品的出口。
此外,文化企业的产品是内容的呈现,而品牌建设就是对企业所创作内容进行整合和总体价值提升的重要过程。例如,2021年正式开业的北京环球影城,作为ip导向的主题乐园,其影响力主要依赖环球影城品牌下整合的诸多知名影视作品ip,并基于品牌和ip达到了从门票到周边产品消费的极高溢价,同时能够借助品牌影响力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品牌建设对北京文化企业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二、 创新数字文化产品新模式,降低文化产品跨国消费门槛
数字经济与文化贸易加速融合、数字文化贸易迅速发展的当下,强化科技主导的内容创新和文化产业业态的科技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新兴数字文化产业从业态模式到内容都能够迅速适应时代变化是其应有之义,而传统文化产业适应时代变化则更为重要。面对新兴文化产业的竞争,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势在于其提供的文化产品质量往往高于量产式的新兴文化产品,文化内涵也更加深刻。新兴文化产业的优势在于其借由数字形式对于内容的展示程度高于传统文化产业,其内容能够完全展现甚至经由用户的二次创作达到超出其本身的内容展现程度。传统文化企业的数字化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生存问题,更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内容质量问题。
对于传统文化企业,从形式到内容的技术创新不仅是对短板的补齐,更是对其独有优势的极大延伸。而在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的内容能够选取多角度、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展示方式,降低国外市场文化消费门槛,提升传统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例如,数字剪辑、直播线上译制、短视频传播等方式能够充分吸引潜在国际用户,降低内容由于语言障碍、缺乏文化背景等因素被拒之门外的可能性。
三、 拓展高端平台,为文化企业对外贸易搭建桥梁
2023年,文化贸易企业迫切需要重新搭建国际交流的桥梁。政府需要办好服贸会等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展会平台,充分发挥搭建文化贸易展览展示和洽谈交易渠道的作用;对外文化中心等国际交流平台需要充分发挥对外文化交流作用,提高文化交流质量,提升国际伙伴合作能级;需要搭建数字文化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拓宽数字文化贸易企业与海外市场资源的双向对接渠道。
四、 发挥政府与金融机构作用,为北京文化企业出口提供融资支持
文化企业产业链在地域上较为集中,对海外新市场的开拓往往需要从头布局。因此,开展国际文化贸易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承担较大风险,文化企业发展出口业务需要更多外部资金的注入。而文化企业存在由行业特点决定的固有投融资问题,一方面文化企业无形资产占比较大,该部分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准确评估,因而难以成为优质抵押品,增加了融资借贷难度;另一方面现有融资评估标准较难体现文化企业的发展潜力,文化企业上市较为困难,直接投资获取难度高。
目前,北京市已经采取各项针对文化企业的专项投融资政策,但仍存在政策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支持模式缺乏针对性、政策覆盖面较窄的问题。针对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制定并落实相关投融资便利化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发挥社会资金的力量,积极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参与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文化企业注入更多金融“活水”,解决文化企业信贷难题。通过开展银企对话、融资咨询、项目对接、申请培训等活动,为文化企业提供专门空间和精准服务,形成“政策 金融”的产业促进机制。
五、 提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效能,带动北京文化贸易发展
数量全国领先、覆盖区域广阔、涉及产业多样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是北京市文化贸易发展的独特优势,北京需要采取措施激发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效能,带动全市的文化贸易发展。
一方面,明确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天竺综合保税区位于临空经济区核心区,毗邻首都国际机场,在文化交流平台、保税贸易平台建设上具有优势,且作为园区式基地,更能够发挥文化产业集聚优势。因此,应着力于打造产业平台建设的功能定位,孵化园区文化出口企业,尤其是文化核心产业的小微企业,帮助文化企业度过困难的生长期;搭建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优秀文化企业发展出口业务。东城区和朝阳区应发挥行政区优势,综合发展文化出口配套设施与服务产业,实现产业联动、协同发展;发挥政府机构优势,积极制定政策规则,鼓励文化出口、文化就业、文化投资与文化消费,带动文化出口企业的全方位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三位一体,协同发展。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应当积极合作,互相补充。建立不同基地内文化企业的合作机制,利用不同区位优势开展分工合作,提高文化企业出口效率;以点带面,引导文化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并将3家基地的影响力扩展至全市乃至京津冀范围,形成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完整产业链,为文化贸易发展提质增效。
报告指出,在推动首都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老字号品牌国际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老字号品牌国际化发展对首都文化贸易的推动作用,建议老字号品牌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制定国际化营销策略;挖掘品牌内涵、讲好品牌故事;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用好数字化手段;5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报告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北京时间京融智库 焦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