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皮书作者
-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2022年10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2)》。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正式开启之年。继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和2016年《慈善法》颁布之后,中国慈善事业迎来了第三波浪潮。
这一年,以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初具雏形,乡村振兴的法治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断拓展,中国慈善事业被赋予了新的战略意义。受各项政策及国内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多重影响,总体来讲,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基本面保持稳定,社会组织总量保持低速增长,慈善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慈善资产管理继续稳健推进,志愿服务逐步迈向纵深发展。
截至2021年底,全国社会组织总量为90.09万个,较2020年同期增长0.73%,其中,社会团体37.1万个,社会服务机构52.1万个,基金会8885个,分别较2020年同期增长-1.07%、1.96%和5.96%。全国累计慈善信托备案773单,财产规模39.35亿元。共计631家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依法登记,较2020年增长13.90%。
一直以来,蓝皮书将社会捐赠总量、全国志愿服务贡献价值和彩票公益金三者之和设定为全核算社会公益资源总量。相关测算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社会公益资源总量预测为4466亿元,较2020年增长8.57%,其中社会捐赠总量为1450亿元,彩票公益金总量为1062亿元,志愿者服务贡献价值折现为1954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5.48%、10.64%和20.62%。2021年“99公益日”期间,累计超过6870万人次捐赠,加上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6亿元资金支持,总共募得善款41.69亿元。捐赠人次较2020年增长18.86%,募款金额较2020年增长53.84%。
2021年,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为2.22亿人,较2020年增长15.63%。全国志愿服务折合人工成本价值约1954亿元,志愿服务指数相对于2020年增长26.41%。中国志愿者继续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大型赛会和国家活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面临着志愿服务制度不健全、参与机制不够通畅、行业建设技术落后等诸多障碍和困境。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标志着我国乡村振兴工作开始驶入法治化轨道。研究报告显示,2017~2021年,参与“三农”领域的社会组织数量保持逐年增长,增速超过了同期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的年平均增幅。其中,基金会参与乡村振兴的比例从47%提升到51%,为三类社会组织中比例最高。同时,基金会投入乡村振兴的资金更是快速提升,从2016年的141.0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62.81亿元,年均支出增长率达到16.84%。乡村振兴战略的升级以及第三次分配政策被纳入基础制度建设,使得商业向善、科技向善以及财富向善形成三方合力,助推以人人慈善为内核的慈善事业加速实现主流化。
同时,《慈善法》继续开门立法,慈善事业效能得到进一步激发;融合公益与商业属性的新业态组织迅速崛起;商业向善、新技术赋能和社区慈善促进慈善资源高效集聚;公益慈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迈上了新台阶,慈善第三波的帷幕由此正式拉开。
年度中国公益慈善热点事件,包括豫晋水灾社会救助、企业响应“共同富裕”目标助力公益慈善、系列慈善政策法规出台、公益人才培养等内容,主要聚焦慈善行为、政策环境、社会治理与慈善教育4个面向。
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参与第三次分配和乡村振兴依然面临着来自观念、组织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战,推动形成一套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自我动员机制或许可以成为我国慈善事业未来发展新的方向。展望2022年公益慈善事业新的发展方向,其关键是推动建立一套社会自我动员机制,包含5个维度:一是文化动员机制建设;二是组织动员机制建设;三是社区动员机制建设;四是制度动员机制建设;五是新技术动员机制建设。
1.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迈向纵深发展
蓝皮书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迈向纵深发展。
注册志愿者总数和累计志愿服务时数增长迅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迈向纵深发展。2021年全国志愿者总量约为2.70亿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19.10%,较2020年增长3852万人,增幅为16.67%。其中,注册志愿者总数为2.22亿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15.72%,较2020年增加了3000万人,增幅为15.63%。全国志愿服务组织(队伍)总数为123万家,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7.71%,超过1亿名活跃志愿者贡献服务时间42.07亿小时,折合人工成本价值约1954亿元,中国志愿服务指数总体相对于2020年增长26.41%。在2021年7月河南省防汛救灾期间,全国各地共计150余万名志愿者奔赴灾区开展水上救援、心理疏导、卫生防疫等志愿服务。在2021年12月西安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期间,4.5万名志愿者在抗疫一线常态化开展核酸检测指引、社区重点人群排查、困难人群关爱服务、生活及防疫物资运输等各类志愿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整合社会力量建设一支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与此同时,中宣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正式成立,聚焦贯彻落实中宣部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战略部署。
2.公益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更加紧密,“公益数字化”成为年度热点
蓝皮书指出,“公益数字化”成为年度热点,公益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更加紧密,数字化技术得到提升,极大扩展了慈善项目的范围和慈善文化传播的广度。
在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各大中小公益组织都主动或被迫地加快了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数字化技术使得在家办公或异地办公成为可能,提高了机构工作的灵活度、宣传的广度、筹款的效率等。部分实力雄厚的公益组织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了组织的透明度,深化了组织与捐赠者之间的信任感;其他中小组织也纷纷探寻数字化之路。总之面对持续存在的疫情和巨大的数字红利,很多公益组织都在积极进行数字化变革,提升互联网技术。2021年多次全国性的行业盛会都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大的社会效应,与此同时,也助力“公益数字化”成为年度行业热门话题。
2021年于线上举办了多场开放的互联网慈善盛会,借助数字化技术激活了公众参与公益、了解公益的热情。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于5月20~21日举行,以“数字共建·公益流深”为主题,聚焦数字共建,围绕“公益数字化”等一系列话题进行分享、对话。该次峰会在重庆设置线下会场,共有联合国代表、全球知名科技公司驻华负责人、国内知名高校学者、知名公益企业家、公益名人、各大基金会负责人、公益及科技行业媒体记者,以及近2000位来自全国公益行业的代表齐聚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同时峰会也以高质量画质将全程转播给线上观众,共计约有70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该次峰会。该次会议通过线下线上的广泛动员,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也使“公益数字化”这一提法深入人心。
2021年9月迎来了两场互联网公益盛会:阿里巴巴的95公益周和腾讯的99公益日。结合当下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95公益周以“明星 主播 公益项目”的形式组织了“助力乡村振兴”直播夜,在一周时间里,95公益周带动了2.2亿人次参与支持乡村教育、老人关爱、乡村防灾减灾等多个议题。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极大扩展了公众的参与度。2021年“99公益日”的善行动员进一步触达社会各界:小红花互动人次超1.25亿,送小红花、答公益题目等公益行为实现破圈传播,亿万爱心网友共同领取了超9000万朵助力小红花;在全民公益的氛围下,共计有超过6870万人次在99公益日期间捐出35.69亿元,加上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6亿元资金支持,总共募得善款41.69亿元,相较于上年的5780万人次参与、筹得23亿元善款等数据,在成绩上无疑是更进一步。除此之外,9月底还在浙江乌镇举办了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论坛,通过互联网促进共同富裕、推动普惠发展成为论坛的共识和方向。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是公益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之一,2020年该论坛首次以线上为主的方式举办,2021年11月底以全程在线的方式进行云直播,举办2场主论坛、12场平行论坛,72家机构参与共创,报名参会人数逾3600人,首次覆盖全部34个省级行政区,线上观看近200万人次,单场实时在线保持3000多人。可以说这些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的线上活动均是2021年互联网公益的成功尝试,与公益慈善相关的话题和文化借助互联网平台在线上广为传播,公众也借助便利的移动互联网参与了互联网盛会。
3.应在“五社联动”的实践模式下实现公益慈善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
蓝皮书指出,基于目前我国公益慈善领域与社会工作的联动状况与存在的不足,借助国家共同富裕战略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有力推动,以及“十四五”规划期间乡镇(街道)社工站在全国普遍建立这一社会工作发展的大好机遇,双方应当积极作为,在“五社联动”的实践模式下实现公益慈善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发展。
一是促进相互了解,明确各自优势。公益慈善组织和社会工作机构要相互了解对方在价值理念、工作内容和服务方法上的差异,通过求同存异来达成共识,为双方的认同和合作奠定基础。同时要明确各自优势和在合作中的地位与角色,公益慈善组织拥有资金、物资等资源优势,而社工机构具有一线运作和精准的社会服务递送机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条,发挥1 1>2的整体合力作用。
二是建立沟通平台,破除信息壁垒。利用现有的公益慈善或社会工作的全国性网络平台,或者通过第三方建立统一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将社会上的公益慈善资源信息和社会工作领域的服务资源需求进行线上发布,严审信息发布者的资质和信息真实性,为企业和社会个人等非基金会主体发布慈善资源信息提供便利,方便双方通过平台寻找到契合的合作方,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降低沟通成本,促进双方合作顺利开展。
三是提升联动层次,拓展合作内容。公益慈善领域要扩大知识技术、空间场地、人力服务等慈善资源供给,提高慈善资源投向社工行业能力建设的比例,与社工机构共同开发慈善项目,保障优秀社工服务项目支持的连续性;社工机构及其员工要加强公益慈善资源利用能力训练,积极开发符合公益慈善资源投入方向的服务项目,同时拓展慈善资金来源渠道,减少对单一慈善资源的依赖。从而改变以往公益慈善与社会工作之间以资金和物资支援为主、合作范围狭窄、一方出资一方使用的传统合作形式。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慈善第三波:2021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一、 2021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面
二、 中国慈善事业第三波的开启
三、 思考与展望
ⅱ 分报告
2. 2020~2021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
3. 2021年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报告
4. 2021年中国慈善法治发展观察报告
5. 公益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报告
ⅲ 专业报告
6. 2021年中国防灾减灾救灾慈善报告
7. 2021年度中国公益慈善十大热点事件评述
8. 202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9. 互联网慈善与数字公益报告
ⅳ 专题报告
10. 2021年公益慈善与社会工作联动报告
11. 心智障碍者家长自组织网络议题倡导实践案例
ⅴ 附录
12. 2021年中国公益慈善大事记
13. 2021年中国公益慈善(主要)政策法规
14. 后记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