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精读|未成年人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米乐app官网下载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
  • 网站导航

皮书作者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未成年人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22-12-08

  2022年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与行为实验室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未成年人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与各种数字应用。互联网为未成年人搭建了数字化的学习、生活、娱乐和社交空间,但是互联网环境复杂多样,未成年人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尚未成熟,身心的发展性与网络的复杂性相互作用,引发不少关于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争议。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内容。2021年5月启动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包括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2021年8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新规落地。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数字实践活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社会在快速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未成年人不可避免会卷入其中。从当下来看,对未成年人数字生活的理解可包括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和数字媒介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数字亚文化的构建和演化,以及数字能动性和数字素养的具体表现。为对数字社会发展与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关系有更全面的认识,“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课题组于2021年,在全国针对6~18岁的在校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收回有效学生问卷21733份,家长问卷19804份。本次调查旨在勾勒出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空间的学习、娱乐和社交特点,以及互联网使用对其思维认知、情绪心理、创新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未成年人多将互联网作为社交的媒介工具,

  高年级未成年人更易将网络作为重要交友渠道

  蓝皮书指出,未成年人随年龄增长,网络社交增多,高年级未成年人更易将网络作为重要交友渠道。

  在调查中,通过互联网媒介聊天是未成年人社交方式的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未成年人进行网上聊天的比例增加、时间增多。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上网聊天的人数比例都比较少,四分之一左右的人会上网聊天,绝大多数都在1小时以内。小学高年级的未成年人参与网上聊天的人数比例增加,近半数的人会上网聊天,同样绝大多数聊天时长都在1小时以内,且工作日和周末差异不大。初高中阶段参与网上聊天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周末上网聊天的人数明显多于工作日,且聊天时间有明显增加。比如,初中生上网聊天的比例工作日为62.69%,周末提升至75.18%,聊天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的在工作日有7.28%,周末为10.96%。高中阶段的学生上网聊天的比例工作日为66.28%,周末为86.67%,聊天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的在工作日有10.27%,周末则为16.55%。

  从社交对象看,未成年人的好朋友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好友为主,平均有13.96%的未成年人在网上会较多地与未见过面的网友进行交流,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一比例最低,合计为8.40%,其他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也都在两成以下,也就是说未成年人的网上社交对象还是以现实生活中有接触的人为主。不过,随着年龄增长,未成年人的社交会更多地借助网络途径。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有13.57%的人认为网络是交友的重要途径,随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一观点,高中/职高阶段,这一比例达到了39.79%。

op

  图2 不同学龄段未成年人将网络视为重要交友途径的人数比例

  网络内容媒介频繁使用影响未成年人价值观取向,

  建议数字内容产品价值输出更加多元化

  蓝皮书分析了指出,未成年人使用网路娱乐媒介越频繁,越可能更注重外在的财富成功、社会名气和形象出众等价值,而越少追求个人成长、亲和乐群和热心公益等内在价值。数字内容产品价值建设应更积极和多元化。

  调查显示,未成年人普遍更重视在内的个人成长、亲和乐群和热心公益的价值,以此为目标追求;更少重视财富成功、社会名气和热心公益这些外在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与未成年人网络行为有一定关联。频繁使用网络娱乐媒介,可能让未成年人更多追求外在价值,频繁地看视频或短视频的未成年人,与从不或很少看视频或短视频的未成年人相比,重视财富成功的比例分别高出7.69和12.31个百分点,重视社会名气的比例高出2.68和4.07个百分点,重视形象出众的比例高出14.03和16.55个百分点。频繁地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与从不或很少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相比,重视财富成功的比例高出10.07个百分点,重视社会名气的比例高出4.82个百分点,重视形象出众的比例高出10.17个百分点。频繁逛微博的未成年人,与从不或很少看微博的未成年人相比,重视财富成功的比例高出12.32个百分点,重视社会名气的比例高出3.70个百分点,重视形象出众的比例高出23.05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网络学习活动会让未成年人更多追求内在价值。频繁利用网络学习的未成年人,与从不或很少利用网络学习的未成年人相比,对个人成长的重视比例高出7.61个百分点,对亲和乐群的重视比例高出4.58个百分点,对热心公益的价值比例高出6.89个百分点。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媒介,尤其是内容媒介,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新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与利用互联网学习和搜索信息相比,互联网内容媒介的使用与未成年人价值取向的关联更为明显,而这些内容媒介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又占有相当比重的使用率。因此,要关注如何让网络内容媒介对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调查结果看,短视频、视频、网络游戏等内容相关网络媒介,在内容产品的价值输出上,可能存在单一化问题,让未成年人更多去注重财富、名利和外表这些外在价值取向,而减低其对个人成长、亲和乐群和热心公益这些内在价值的关注度。基于此,我们建议在强调互联网媒介内容产品的价值输出符合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还要关注其价值导向的方向性和多元化,利用互联网媒介的优势,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次元”在未成年人中较为流行,

  未成年人对“饭圈”文化态度各有不同

  蓝皮书指出,“二次元”在未成年人中较为流行,男生、城市未成年人和高年级未成年人对二次元态度更积极。整体来看,未成年人参与“饭圈”活动较少,女生和农村未成年人对“饭圈”态度更积极。

  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未成年人了解过“二次元”文化,超半数未成年人实际接触过“二次元”文化,近四成的未成年人会观看动画、动漫,近三成未成年人会打游戏,同时近三成未成年人喜爱“二次元”文化。整体上看,未成年人对于“二次元”文化的参与度及接受度都比较高,但其态度仍以消极为主,接近五成。在对于“二次元”文化的了解、参与及态度上,除不同受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差异较为明显外,各群体类型之间差别不大。相较而言,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对“二次元”文化的了解程度更高,接触更多,并更容易持积极态度。在城乡差异上,农村未成年人对“二次元”文化的了解和接触更多,态度更为缓和,而城市未成年人对“二次元”文化的整体态度更为积极,同时表现出两极化,与“饭圈”文化相同,非常不喜欢及非常喜欢“二次元”文化所占的比重都相对较大。在家庭关系上,没有与父母同住的未成年人对“二次元”文化更为了解,接触更多并更加喜爱。而在受教育阶段上,未成年人对“二次元”文化的了解程度随年级的上升而提高,实际接触过“二次元”文化的未成年人则随年级上升增加了超三成,其接受度和喜爱度也随之提高。

  调查显示,超过七成未成年人知道“饭圈”文化,近一成未成年人喜欢“饭圈”文化。未成年人在 “饭圈” 文化的参与和态度上性别差异明显, 参与或喜爱 “饭圈” 文化的女生是男生的三倍多。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 农村未成年人更了解 “饭圈” 文化, 也更容易参与粉丝应援活动以及加入 “饭圈”, 对于 “饭圈”文化的态度更为缓和。而参与粉丝应援活动的城市未成年人更容易出现深度卷入, 对于 “饭圈”文化的态度具有一定的两极化趋势, 相对于农村未成年人, 其非常不喜欢及非常喜欢 “饭圈” 文化的占比都相对较高。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报告

ⅱ 分报告

2. 未成年人在线教育报告

3. 未成年人网络亚文化报告

4.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使用报告

5. 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报告

6. 未成年人网络使用动机报告

7.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报告

ⅲ 专题报告

8. 未成年人网络媒介使用与价值观报告

9. 未成年人网络活动与情绪控制

10. 未成年人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研究

11. 未成年人网络使用与创造性

12. 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与人际关系研究

13. 家长对未成年人亚文化的态度研究报告

14. 家长对子女在线教育及人际关系评价研究

15.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影响研究

  附录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购买

  未成年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