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精读|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23)-米乐app官网下载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
  • 网站导航

皮书作者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23)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3-01-05

  2022年12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23)》。

  2022年是国际格局和形势发生自冷战以来最剧烈动荡和变化的一年。这一年,大国博弈急速冲高,地缘冲突空前激烈。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紧迫性,从国内立法到外交行动,美国对中国的政治、安全、经济的打压强度空前上升,中美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在持续推升俄乌矛盾并不断推动北约东扩后,美国终于推使乌克兰危机爆发,并借此整合西方国家极限制裁、强力打击俄罗斯,欧洲地缘政治重回冷战对抗格局。在大国博弈加剧和地缘冲突激烈的推动下,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及地缘形势均发生重大变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和极端天气的频发,推升了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等全球性危机,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保守主义上升,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大,全球治理更加举步维艰。在百年变局和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坚持和平外交,坚守公平正义,坚定扩大开放,坚持合作共赢,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世界通向光明未来的正确之路。

  1.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黄皮书指出,激烈的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对国际关系格局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国关系格局的调整

  大国关系无疑会出现调整:俄与美欧关系特别是经济文化关系将趋于“脱钩”,双方将处于长期对抗状态;俄对外战略政策将转向中印等非西方国家,中俄、俄印关系进一步加强;基于强化对欧安全保护的需要,美集中战略资源对付中国受到一定影响,美对华遏制战略受到某种牵制;遭受安全和经济双重打击的欧洲,一方面需要整合力量对付俄罗斯,另一方面因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局,对华经济合作需求增大,中欧合作动力上升,但仍受到美国的掣肘;印度的国际战略是充分利用其有利地位左右渔利,不愿意在乌克兰危机中选边站,印度认为西方的可靠度下降,美国为遏制中国仍需拉住印度,但效果受到影响。

  西方与非西方关系的变化

  乌克兰危机将促使西方与非西方关系的分化。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意欲调动全世界力量孤立、制裁俄罗斯,为此几乎逼所有国家选边站,但除西方国家外,其他绝大多数国家甚至美国一些盟国和伙伴国如以色列、土耳其、印度、巴西等,都没有支持和参与对俄制裁。美西方对俄无底线制裁和在关键时刻各国所做出的政治外交选择,对大多数国家组成的非西方世界与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的关系将产生微妙而重大的影响。非西方国家对西方的信任度下降、警惕性上升,寻求独立于西方、自保与自主的意识上升。

  西方内部关系的变化

  乌克兰危机给西方内部关系带来强化和分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乌克兰危机使地缘上与俄接壤的东欧国家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另一方面随着乌克兰危机负面影响的显现、欧洲的自省与反省和欧洲大国国防能力的提升,欧洲内部关于战略自主、对美关系、对俄关系的分歧会逐渐加深。特别是随着今冬的到来,欧洲经济、民生困难越来越大,社会稳定面临挑战,欧洲内部的分化会加剧。在亚太地区,美国的“死党”澳日虽积极配合美国制华,但也受到地缘与经济利益的制约,而其他国家在中美间会采取更加平衡的政策,以避免选边站而惹火烧身。从整体看,这种格局和局势的变化对美联合盟国遏制中国的效果产生一定削弱作用。

  非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

  美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和非西方国家受到西方的胁迫,给非西方国家带来震动,加剧了其对自身处境的担心,非西方国家对外战略政策面临调整。一方面非西方国家会增强自身独立发展能力,减少对西方的依赖;另一方面基于抱团取暖应对大国压力的考虑,非西方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自主意识、不依附于大国意识增强。同时,在亚非拉等广大非西方世界中,地区性政治安全和经济金融等组织机制会得到新的发展,以获得自主发展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比如,在2022年9月上合组织峰会中,伊朗成功加入该组织,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出加入该组织的强烈愿望,这显示出上合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10月,欧佩克组织也不顾美国施压,毅然做出石油减产决定。

  2.中国主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的能力显著增强

  黄皮书指出,总的来看,202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正在累积各种新变化、新张力、新势能。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导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更趋复杂,地区秩序转型进入变革关键期,周边国家关系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一些热点问题隐患难消、前景难测加大了中国维护周边安全稳定的难度,但随着中国持续发展以及影响力不断扩展,中国主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的能力也在显著增强。

  当前,中美战略竞争加剧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重要因素。过去一年,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虽然表面上强调“竞争—合作—共处”三分法,提出“四不一无意”,并对与中方恢复对话、开展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表示了较积极的态度,但在实际行动上,美对华依然不断强化战略遏制和打压,谋求“拉帮结派”围堵、制衡中国。受此影响,中美关系的合作空间进一步缩减,对抗性急剧放大。虽然中国仍然反对以战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并希望致力于与美发展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关系,但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何方,关键还是取决于美国作何选择。如果美国言行一致,在改善对华关系上采取有意义的实际行动,中美关系仍将可能重新趋向稳定与合作;如果任由对抗、摩擦、冲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各方都会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当前,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进入深度调整阶段,竞争、合作、对抗成分相互叠加,形势复杂。过去一年,随着乌克兰危机爆发、美欧与俄关系全面破裂,俄罗斯发展重心加快转向东方,中俄在欧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合作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日本、印度“亲美远中”“联美制华”的战略取向日益明显。两国都谋求依托美国和西方“体系优势”加强对华制衡,但也竭力避免对华竞争演变为冲突,以免承担战略对抗的高额成本。目前,“多向对冲、竞合并存”已是日印对华战略的基本思维方式,这也导致中日、中印关系处于一种“敏感且危险”的阶段。虽然总体局面尚稳,但负面因素不断累积,摩擦矛盾渐次凸显,协商动能明显不足。未来中日、中印关系能否走出低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对华战略如何调整。

  同样,当前中国应对周边安全热点问题的挑战也在加大。半岛局势已呈现再度紧张化的态势,随着朝美会谈陷入僵局,朝鲜忍受现状的耐心日渐不足。与此同时,由于半岛军备竞赛不断激化,双方爆发军事摩擦和冲突的风险加大。更为不利的是,在中美竞争加剧、美俄关系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大国在朝核问题上协调合作的空间不断缩小。就南海形势而言,总体局势虽然尚稳,但同前两年相比,已经出现分歧凸显、稳中有乱、竞争加剧的新特点。未来一段时间,如果域内外敌对势力挑起事端,不能排除局势再度紧张的可能性。就中印领土争端而言,短期内解决矛盾并不现实。考虑到当前印度对华战略的对抗性、投机性依然很强,不排除紧张局势再度升温的可能性。另外,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逐步推进,中美在印太海洋方向的博弈料将持续,台海局势依然不容乐观,阿富汗局势依然错综复杂,中国需要对相关事态及其风险保持高度关注。

  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坚守和完善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黄皮书指出,在当前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中,中国要想长远维护和培育自身的全局利益,就不可能固守于“独善其身”。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中国也始终呼吁和尝试建立一种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即使美国对华竞争日趋极端,中国在与美互动时仍在思考将中美和平共处之道和完善国际秩序结合起来。在2021年9月中美领导人视频会晤中,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提醒美方,在引领国际社会面对诸多突出挑战时,“中美合作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中美合作是万万不能的”,两国应该“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捍卫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这种日益自觉的探索也让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方面更加深入和系统。

  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坚守和完善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方面取得了两个突出成就。其一是正式提出“真正的多边主义”概念,指出全世界应当是“一个体系”,共享“一个秩序”和“一套规则”,明确和强调了国际秩序的整体性和普遍性。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鉴于美西方打着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的旗号变本加厉地污蔑中国外交,中国开始更具针对性地揭露和批判美国的“伪多边主义”及其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的图谋。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正式归纳和倡导了真正的多边主义。他指出,世界只有一个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真正的多边主义要以所有国家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和共同掌握世界命运的核心平台为支柱。此后,“真正的多边主义”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高频词,体现了中国在世界政治和全球经济出现“裂变”迹象的关键时刻坚守普遍国际秩序的决心。在2022年1月17日召开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形象地指出,真正的多边主义是要“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

  其二是树起“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两面大旗,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更加系统的政策支撑。两大倡议既分别回答了“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以何种理念确保全人类继续坚持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又共同阐释了全球发展和安全治理之间的应有关系,即以发展为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以安全为保障发展的“大前提”。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于2021年9月21日举行的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强调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共有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坚持行动导向六项原则。2021年10月,中国外交部发布《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其中专门阐述了全球发展倡议的理念、目标和重点合作领域。与美国当前鼓吹“小圈子”发展不同,全球发展倡议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公共产品,高度重视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既有国际发展机制的对接,主张兼顾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工业水平和促进发达国家的贸易、投资与就业增长。

  全球安全倡议提出于2022年4月22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年会召开时,乌克兰危机正在不断发酵,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和粮食危机开始抬头。美西方大肆鼓噪对俄封锁孤立,并试图“祸水东引”,污蔑“中俄轴心”以乌克兰危机为起点挑起“新冷战”。其他很多国家对冷战后国际安全秩序的信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动摇。面对“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的全球变局,习近平主席主张世界各国应“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正式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该倡议同样有六项原则,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与美西方表面维护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实则借机加紧推行针对其他大国的阵营对抗不同,中国在全球安全倡议中一方面强调安全的不可分割性和安全治理的均衡性,反对将安全问题的爆发不公正地归咎于一方,另一方面反对以应对危机为由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恶化和扩散安全冲突。

  全球安全倡议反映了中国不同于美西方的整体安全观,它的提出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下半年,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因乌克兰问题日益紧张,俄乌边境局势不断升级。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美国一面四处宣扬俄罗斯将主动挑起危机,一面多次拒绝俄方提出的签署安全保障协议的要求,拜登更是反复威胁将加大对俄制裁力度并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2022年1月26日,美国和北约分别正式向俄罗斯递交关于安全保障问题的书面答复,拒绝就北约停止东扩和不部署威胁俄领土的打击性武器做出承诺。面对严峻形势,中国坚定地立足于公正立场,坚持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相关国家发展建设性关系,拒绝采取进一步破坏国际稳定的做法。2022年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应邀访华并出席第24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式。访问期间,中俄双方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声明强调,“各国人民命运与共,任何国家都不能也不应脱离世界安全、以他国安全为代价而实现自身安全”,明确批评了北约继续扩张和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等谋求单方面军事优势、渲染对立对抗、严重破坏国际安全秩序的做法。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国积极斡旋各方,不仅致力于缓解紧张局势、劝和促谈,而且始终强调应遵循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消除危机根源。2022年3月18日,习近平主席再次与拜登视频通话。通话中,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一方面指出“国家关系不能走到兵戎相向这一步,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强调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美国和北约应当与俄罗斯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的背后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围绕乌克兰危机,中国始终坚持主张国际社会应正视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发挥联合国安理会的建设性作用而非“火上浇油”,呼吁各方充分对话,朝着形成平衡、持续、有效的欧洲安全机制相向而行。对于美西方大力鼓吹将俄罗斯排除在二十国集团等国际机制之外,中国坚决反对。中国在俄罗斯成员资格问题上的立场得到了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和多数成员的支持,俄外长拉夫罗夫也如期参加了2022年7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这充分说明中国所主张的全球安全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广泛支持。

  精彩目录

ⅰ 总论

1. 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中的全球政治安全

一、 大国博弈与地缘对抗大幅升级

二、 世界格局与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三、 国际秩序遭受重大冲击

四、 全球治理陷入艰难困境

五、 全球性危机出现并深度发展

ⅱ 中国国际环境

2.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21~2022)

3.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1~2022)

4. 美国“印太战略”实施及其影响(2021~2022)

ⅲ 世界格局与国际安全

5. 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2021~2022)

6. 地缘冲突与国际格局(2021~2022)

7. 全球武装冲突与军事形势评估(2021~2022)

ⅳ 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8.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进展与趋势(2021~2022)

9. 全球能源政治:文明竞争中的合作(2021~2022)

10.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与前景(2021~2022)

11. 全球移民难民:趋势、挑战与影响(2020~2022)

ⅴ 专题·热点

12. 数字时代的大国博弈:新态势与新挑战

13. 乌克兰危机:形势与前景

14. 地缘冲突和疫情下的全球粮食危机

15. 2022大选年:各国态势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16. 全球政治社会发展形势与前景

ⅵ 国际关系研究与智库

17. 国际智库研究综述(2021~2022)

18. 国际关系研究的热点与新进展(2021~2022)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购买

  国际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