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推荐 | 媒介素养蓝皮书:媒介与信息素养研究报告(2021~2022)-米乐app官网下载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
  • 网站导航

皮书作者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推荐 | 媒介素养蓝皮书:媒介与信息素养研究报告(2021~2022)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3-03-22

  2023年3月22日,浙江传媒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媒介素养蓝皮书:媒介与信息素养研究报告(2021~2022)》。

  内容摘要

  1997年我国引入“媒介素养”的概念,来自学术界、教育界和互联网企业的人士对媒介素养、网络素养及数字素养进行了诸多理论探讨和教育试验,积累了大量宝贵知识和实践经验。本书的目的是汇集、研究和推广这些知识和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社会包容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学,推动公民媒介素养水平的提升。

  本书通过回顾媒介素养发展及研究历史,综合分析媒介与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能力等重要概念,在考察我国数字技术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具有社会包容性的媒介素养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从此框架出发,建构了蓝皮书相互联系的内容体系,提出了“行动的蓝皮书”方法论。

  报告指出,目前,有关媒介素养及其教育的法规政策方案相对单一,适用范围较为狭窄,如信息素养教育大多是由教育部门发布的;网络素养偏重青少年保护,大多由网信系统颁布。期待出现更具有社会包容性的法规政策方案,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服务对象应更具有包容性。国家不应仅对中小学生制定有关促进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政策或方案,也应该包括所有公民,如针对党政干部、农民工群体、女性、流动留守儿童、疾病患者(特别是需要理解和使用健康信息的群体)、农业工作者、职校学生等群体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或教育方案。

  第二,政策或教育方案内容应更具包容性。目前,“网络素养”的概念偏重儿童青少年个人保护;“数字素养”与职业、就业或创业及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媒介与信息素养”的重点在于中小学教育,“网络素养”教育除了针对儿童青少年的保护主义教育外,也要包括如何创造性地、建设性地使用网络;“数字素养”教育不仅与职业相关,也要包括如何理解媒介生态,即在信息社会里如何理解媒介(特别是自媒体)、新闻和信息生产的运行规律和制度,理解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社会影响因素,以及公民如何在社会中发声以影响社会。

  第三,政策、法规或教育方案的制定过程应更具包容性。不仅应由中央政府或教育部门制定统一政策法规或教育方案,也应允许各地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因地制宜调整发展政策或教育方案,或对法规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使之更符合各地的发展情况。国家统筹发展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及开展相关研究很重要,但也应鼓励各地探索适合国情的、针对不同人群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第四,应将有关媒介素养的政策、法规和教育方案纳入政府治理、城市管理和城乡可持续发展中,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生教育。发展以人为本或以不同群体为中心的政策、法规或教育方案,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五,应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如公民或青少年应了解隐私权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等。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媒介与信息素养研究报告(2021~2022)

ⅱ 政策法规篇

2. 中国媒介与信息素养政策法规分析报告(2016~2020)

3. 中国公民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法规分析报告(2016~2021)

ⅲ 媒介素养篇

4. 中国传媒类本科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研报告(2021)

5. 浙江生态环境部门宣传教育人员媒介素养调研报告(2021)

6. 浙江生态环保社会组织媒介素养调研报告(2021)

ⅳ 数字素养与可持续发展篇

7. 利用新媒体促进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8. 利用媒介传播促进残障平等的调研报告

ⅴ 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篇

9. 四川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经验报告

10. 浙江丽水市缙云县媒介素养教育经验报告

ⅵ 研究进展篇

11. 中国公众媒介与信息素养文献分析报告(2016~2020)

12.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年度分析报告(2020)

13. 实践者记录1:媒介素养研究的缘起与反思

ⅶ 借鉴篇

14. 国际组织及部分国家和地区媒介与信息素养实践与启示

ⅷ 附录

15. 中国媒介与信息素养发展大事记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购买

  媒介

  欢迎阅读社科文献出版社2023年党政书目

  (点击内文图书封面,可一键购买)

  媒介1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