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推荐 | 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2)-米乐app官网下载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
  • 网站导航

皮书作者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推荐 | 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2)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23-09-18

内容摘要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非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也具有特殊的“濒危性”。近年来,抢救性保护作为非遗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非遗普查、记录、建立非遗名录和传承人名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代表性传承人的持续老龄化,非遗的传承主体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加之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非遗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悄然改变。因此,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探索少数民族非遗抢救性保护的方式和方法、使我国优秀的文化记忆得以保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书主要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报告通过对非遗保护的历史实践和取得成效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抢救性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如受现代化和城镇化冲击、生存空间面临威胁、传承创新有待加强、项目保护力度仍需加大等,提出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建立非遗“四进”常态化体系、利用科学技术激发非遗再生活力、建立急需非遗保护项目名录等对策,促进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部分为区域篇。主要总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区域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概况,探讨了云南省非遗保护活力的时序变化情况。该部分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项目存在认同感不强、非遗教育及展示形式有待丰富、新媒体运用不灵活、传播内容较零散等现实问题,提出内外合力促进非遗传承保护、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助力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文化有效传播等建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依然存在传承人老龄化、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等问题,提出加强传承人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注重项目申报等建议;云南省非遗保护活力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提出多维度增强非遗保护活力、重视财政支持、强化政府主导地位、突出地方特色等建议。

  第三部分为专题篇。主要论述了瑶族、白族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情况,以及少数民族非遗对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瑶族非遗保护工作存在专门法规缺位、传承人老龄化等紧迫问题,据此提出出台瑶族非遗专项法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区域间的联动性、积极建立“非遗 ”保护模式等建议;白族非遗保护工作存在项目归类不明晰、非遗精神内核与现代价值观念场域异动等问题,据此提出加强对非遗项目的深度挖掘和整理、有效开发以及培育非遗新生群体等建议。民族教育方面,分析了非遗传承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导向,提出非遗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衔接的建议;分析了彝族(撒尼)刺绣传承对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出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五个认同”思想、提升中华文化世界竞争力的建议;民歌艺术方面,分析了民歌对推动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增强各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各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厘清“花儿”的来龙去脉、着重培养相关人才、创新民歌艺术形式等建议;文化自信方面,提出少数民族非遗作为民族自信之表征媒介,其对重构多元艺术风格形式与情感交流机制共生共荣的全球文化新生态具有双重意义。

  第四部分为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篇。主要探讨了武定彝族酒歌、侗族民俗音乐、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传承发展情况,以及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的田野调查情况。从个体、家庭、社会和学校四个维度体现了武定彝族酒歌的传承现状,提出重视培养彝族酒歌传承人、鼓励家庭传承、加强社会传承、融入学校教育的保护思路;侗族民俗音乐历经唐代以前的孕育、唐宋元代的形成、明清时期的繁盛、民国时期的转型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并在历史的进程中凸显侗族民俗音乐的自我认同与融化他者的文化品格;田野调查方面,阐述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的分布特点和分类,总结出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研究面临相关高级别科研项目层出不穷、系统性的田野调查较为匮乏、跨界区域少数民族乐器研究较为匮乏等现状;在动漫媒介的助力下,“阿凡提”在中年、青年、少年群体中树立了艺术形象,今后应建立完整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源库、完善以动漫媒介为开发核心的产业链,促进非遗ip创新发展。

  第五部分为表演艺术篇。主要论述来凤县地龙灯、藏族传统舞蹈、维吾尔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现状、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在来凤县地龙灯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仪式主体缺失、仪式空间式微、价值认同缺乏等问题,来凤县今后应重点着手促进文化认同、地龙灯民间仪式与文化展演异质性组织结构等工作;梗舞具有丰富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价值,其传承工作面临数字化成果转化程度低、政策执行缺乏持续性、资源转化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应重点完善数字化信息、落实保护措施、加快产学研联动等;维吾尔族达瓦孜具有内在的表演特色与历史文化价值,从非遗文化生态保护的区域协同、数字媒介的创造转化与传播、地域文旅产业体系化发展探索等方面提出保护建议。

  第六部分为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篇。主要论述传统医药沙疗、传统服饰的现代化发展,以及传统手工艺的遗产特征与其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近年来在科技的助力下,沙疗逐渐从室外转至室内,并逐渐走向市场化、规模化,提出应积极推进传统技艺与康养产业的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增强产权保护意识等建议;传统服饰的传承发展受到民族传统文化淡化、应用场景减少、传承后继乏人等影响,认为应从政府引导、发动群众、创新发展等方面探索相应的发展对策;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从空间维度来看,都具有鲜明的“遗产”特征;花瑶传统手工艺蕴含的文化、艺术、经济、生态因子,与乡村振兴的驱动力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应通过制定保护传承政策、运用科技手段、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促进其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特色村寨建设相结合。

  第七部分为借鉴篇。主要总结分析了日本濒危传统工艺的保护经验,认为日本濒危传统工艺的保护工作在政策支持、制度设计、发展理念、管理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我国濒危非遗保护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第八部分为大事记。主要统计了2021年我国政府层面和学界层面发生的与少数民族非遗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实践发展报告

  ⅱ 区域篇

  2.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3.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4. 云南省非遗保护活力的时序变化——兼论少数民族聚居区非遗保护利用的创新

  ⅲ 专题篇

  5.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6.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7.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索——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巍山彝族打歌为例

  8. 论彝族(撒尼)刺绣传承的当代价值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作用

  9. 民歌艺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甘肃河州“花儿”为例

  10. 从历史到记忆:少数民族非遗与文化自信刍议

  ⅳ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篇

  1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定彝族酒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12. 侗族民俗音乐的历史轨迹与文化品格

  13.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生存与数字化保护调查报告

  14. 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ip“阿凡提”动漫化传承路径研究

  ⅴ 表演艺术篇

  15. 来凤县地龙灯文化实践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藏族传统舞蹈的保护与发展——以错高梗舞为例

  1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抢救性保护研究——以维吾尔族达瓦孜为例

  ⅵ 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篇

  18. 传统医药沙疗的创新性发展研究

  19. 现代化进程中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服饰的保护及传承研究

  20.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产特征——以贵州省为例

  21. 花瑶传统手工艺助推当地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ⅶ 借鉴篇

  22. 日本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与启示

  附录  2021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事记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皮书数据库购买

少数民族

分享到:
网站地图